吐槽一下ctta和刘国梁

WTT和刘国梁:别让乒乓球变成“一言堂”!

樊振东和陈梦选择退出乒乓球世界排名不仅让人质疑WTT的制度问题,还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:刘国梁和他的“一言堂”式管理,是否正在毁掉中国乒乓球的黄金时代?


一、从张继科到樊振东:顶级选手为什么不被善待?

刘国梁作为中国乒乓球的管理者和WTT的主席,近年来的一些决策让人无法理解。那些曾经为中国乒乓球立下赫赫战功的选手,却在他的执政下遭遇了不公正对待。

1. 张继科的低谷与“放弃”

张继科,这位中国乒乓球历史上最闪耀的“大满贯选手”,在生涯后期却遭遇了种种冷落和资源倾斜。无论是训练资源还是赛事安排,张继科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。更有甚者,在公开场合中刘国梁的“打压式”言论,让张继科的职业生涯雪上加霜。

一个大满贯选手,最后只能用“综艺”维持人气和热度,这样的职业生涯,难道是张继科应得的吗?

2. 樊振东:长期被抑制的“龙的传人”

作为当今世界乒坛最强的男单选手,樊振东的经历却让人感到无奈。他明明是综合实力最强的选手,却多次被刘国梁“战略性牺牲”:

  • 在一些关键比赛中,樊振东屡屡被安排让出主力位置,为“全队利益”让步。
  • 刘国梁对樊振东过高的赛事要求让他体力透支、心理压力巨大,直接影响了他的竞技状态。
  • 此次樊振东退出排名,更像是对WTT机制和刘国梁“高压式管理”的一次隐性抗议。

3. 陈梦:打压还是“冷处理”?

作为东京奥运会的女单冠军,陈梦却迟迟未能成为队内的“绝对核心”。相比于孙颖莎、王曼昱的高频率出镜,陈梦的资源似乎一直得不到重视。

这种“冷处理”方式让人质疑刘国梁的公平性:难道金牌也无法打破选手资源倾斜的局面吗?


二、“功勋式管理”的弊端:刘国梁的一言堂

1. 权力过于集中

自从刘国梁成为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,再到后来成为WTT的领导者,他手握的权力越来越多。但权力集中并不意味着管理效率高,而是让更多的决策缺乏透明性和民主性。

  • 刘国梁的很多安排都是“黑箱操作”,选手和教练对赛事的参与感越来越低。
  • 他更像是用“功勋”在固化自己的权力,而不是以真正的公平和制度化管理来推动中国乒乓球的发展。

2. 唯成绩论与资源分配的不公平

刘国梁的管理风格倾向于“唯成绩论”,但这种唯成绩论并没有公平地分配资源,而是倾向于扶持“话题性”更高的选手。例如,他更倾向于资源倾斜给年轻选手(如孙颖莎),而非奥运冠军陈梦或樊振东。


三、刘国梁的问题对乒乓球的未来影响

1. 年轻选手成“工具人”

一些年轻选手表面上得到了更多资源,但实际上更多是被用来制造“话题”和流量。这样的短期策略,可能会让年轻选手早早消耗殆尽,职业生涯受损。

2. 乒乓球内部环境恶化

选手之间的关系可能因为资源分配的不公而恶化,队内竞争变得越来越不健康。选手不再是为了共同的国家荣誉而奋斗,而是为了争夺资源和曝光机会而内耗。

3. 国际竞争力下降

长远来看,如果中国乒乓球队内部的资源倾斜和管理问题持续存在,很可能会削弱国家队的整体实力,给其他国家制造追赶的机会。


四、写在最后

作为一名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,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公平、公正的竞争环境,而不是“权力游戏”和“一言堂”的权力展示。

刘国梁,你的功勋毋庸置疑,但功勋不能成为你滥用权力的理由。樊振东、陈梦的退出是对不公的抗议,而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为选手、为乒乓球发展的管理者。

让乒乓球回归竞技,而不是流量和话题!


WTT的错误是体制问题,而刘国梁的错误是个人问题。只有在体制和个人问题都解决之后,乒乓球才能再次迎来真正的辉煌!